视光眼保健,人才缺口30万——记北大眼视光学院院长赵明威教授采访

人物

康谈网 品途商业评论 2018-06-11 15:30:44

摘要 举个实例。一个实际100度的近视眼患者到眼镜店验光配镜,店员给配了一副150度的近视眼镜,结果患者戴了几个月后...

保健

视光眼保健,人才缺口30万——记北大眼视光学院院长赵明威教授采访

  专业视光师的缺乏引起的问题有多大?

  举个实例。一个实际100度的近视眼患者到眼镜店验光配镜,店员给配了一副150度的近视眼镜,结果患者戴了几个月后,近视度数自然就增长为150度,两次验光,由于配镜度数不准导致了近视的进展。由于受教育水平的不同,验光配镜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有受过正规学院3-4年视光专业培养的,还有3-4个月速成的“验光员”。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社会更需要有专业资质的合格眼视光师。“可见,巨大的人才需求被长期忽视是目前眼视光领域最棘手的问题。”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院长赵明威教授由此感概。

  “一条腿走路”

  眼视光学是一门以保护人眼视觉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医学领域学科,是眼科临床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以眼科学和视光学为主,结合现代医学、生理光学、应用光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知识所构成的一门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交叉学科。科研重点主要针对视觉方面的研究,如近视、斜弱视、低视力、双眼视觉功能异常、屈光手术及其他视觉方面的基础、临床研究等。

  其中,眼视光学中视光学与眼科交叉互补的这一特殊性,要求眼视光师既要懂视光理论基础,又要懂医学。

  “但这在国内的医学教育体系中,是矛盾的。”赵明威教授直言。

  当下,国内眼视光学教育主要分为两大体系,一类为理工类的视光学院,授予理学学位,另一类为医学类的视光学院,按照培养学制,有专科学位、本科医学学位等。

  但是,医学类的眼视光学院的主要方向是眼视光相关的医学培训,对于理工知识涉猎极少。而理工类视光学院在眼视光相关的高等数学、材料学、物理学、光学课程设置相对合理,但对医学知识深入不足。

  这种知识体系构成的差异,导致眼视光医生会看病,但理工基础相对薄弱,难以进行原创的眼视光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而理工类视光学专业的人才,视光基础扎实但缺乏医学背景,学生毕业后没有***权,不能完整独立从事临床***工作。按赵明威教授的话说,这就像两条腿走路没有配合好一样,前进的速度必然就慢。

  由于眼视光高端人才短缺,我国眼视光学科研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全球的原创性眼视光学研究成果,大多由国外研究机构率先提出、研究、转化和推广。而眼视光学领域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从框架眼镜到隐形眼镜,几乎都被发达国家垄断。以近视眼产品为例,我国的角膜塑形镜、隐形眼镜、巩膜镜等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甚至连高端框架眼镜市场也被一些国际品牌长期占据。

  职业出口仍处模糊地带

  除了教育体系的矛盾,眼视光师职业出口处于模糊地带,也在阻碍行业的发展。按理说,国内医学类的视光学院有15所,理工类视光学院有29所,其他设置三年制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教育机构还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似乎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此众多的眼视光学人才,毕业后却没有相应的执业出口。换句话说,国内的眼视光行业,有验光配镜的验光员,医院里有眼视光的技术员、技师、副主任技师、主任技师等职位,但国家的职称体系中却没有眼视光师的职业称谓和相应职称系列。加之眼视光相关的技术价值目前还无法体现,大量眼视光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转入眼科医师行列,真正从事眼视光工作的毕业生只能归入技师行列。他们没有***权,收入和地位也比眼科医师低。在验光配镜准入门槛过低的条件下,一大批不合格的“验光员”和“验光师”因此应运而生,给公众的视觉健康带来诸多隐患。所以,赵明威教授最近在呼吁,国家应在政策层面设法为眼视光师开辟一个执业出口。“我们国内至少需要30万眼视光师,如果有了这样一个执业出口,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学习眼视光专业。”同时,国家的政策是希望医疗资源下沉,把眼科相关的初诊筛查、慢病管理、功能矫正等简单眼部病患放到社区、初级诊所去解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缓解了患者都集中到大医院就医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以加强高端人才培养为切入口

  在赵明威教授看来,国外眼视光学科发展早已进入稳定发展期,而国内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的确,国外的眼视光医学教育体系是研究生教育,学生先学四年的本科通识教育,然后再去学眼视光医学。放眼全球的著名大学,很多都设有眼视光学院,培养具有OD(Optometry Degree)学位的视光师,他们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包括初级眼保健、眼慢病管理、近视防控、屈光矫正、视功能训练等,已经成为这些国家初级眼保健及眼全科医师的重要力量。而国内的眼视光学教育体系目前尚未成熟,加上缺少“眼视光师”的执业出口,很多人避而远之。能否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眼视光学科发展模式,培养我国自己的高端眼视光人才,是目前国内眼视光教育体系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2016年1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期望学院能瞄准眼视光学需求、凝聚眼视光学难题、搭建眼视光学平台、整合眼视光学资源、开展眼视光学创新、推动眼视光学发展。据了解,未来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的教育思路是走双轨制道路,即由医学类的眼科视光学专业培养眼视光医师;而作为医学技术类的眼视光技术专业则可从理工类眼视光本科招生培养眼视光技术类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人才。两者既相辅相成,又分工明确。理工类眼视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眼视光技术类研究生教育,毕业后不会想着要当眼科医生。研究生毕业后,这部分人才可以留在医院里,慢慢眼视光师的团队就发展起来了;或者不愿意留在医院里的,也可以再回到理工类的研究单位,去研究设计出更好的眼视光医学产品。”对未来国内眼视光领域的发展,赵明威教授的态度是喜忧参半。忧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培养出一批人才,建立一个体系,没有几十年的努力改变不了现状。喜的是,自2016年起,国家已经连续3年将“爱眼日”的主题聚焦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上。同时,最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也在陆续报道近视防控与眼视光人才缺乏的问题。按赵明威教授的话说, “最起码,这件事已经被重视了,可喜可贺。”而目前让赵明威教授欣慰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成立的这一年,正好契合了国内医学技术类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康谈网(www.kangtan.com)是定位于关注健康产业。想分享健康产业干货?发邮件至 news@kangtan.com,我们会第一时间与你联系。

康谈网 读懂健康

关注康谈,收听和分享“健康”

携手康谈网,为您提供更多健康新鲜货。

热门阅读

X